石雕乐器(玉石乐器)当时的制作目的,只想把几千年的玉石文化以及断代了千余年的古石雕乐器(玉石乐器)和巧夺天工的玉石雕刻技艺引用到乐器上去,从而以艺术美化民族乐器,让玉石文化和雕刻技艺这样一种视觉艺术与动态的乐器听觉艺术、声乐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当时也想到古代玉笛玉箫和文字记载中“以石为槽”的琵琶会真的有特别的音响效果?通过三十多年的制作实践,证实了玉石对声音的共鸣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不同的玉石对声音的共鸣都有些许不同,这就形成了特色,并且將共鸣后的音色给予了美化,音量得到了增强。分析其因,主要是泛音增多了,泛音的特色变化多端了。那些被缘份所发掘出来的玉石,他们特有的共鸣效果,使得乐器具有得天独厚的音色和音响效果,特有的玉石天然自成的形态,其密度、弹性模量、硬度、内部阻尼系数、对频谱共振范围、对特定频率的有效放大强度、材体振动模态以及含水量、形象、色彩和内涵等这些都对声音的共振就有千变万化的影响。这就是不同玉石制成的不同乐器都有他的特点,不可复得,在这点上就使他们成了宝。
玉石对声波的反射或共鸣是千差万别的,这主要指的敏感度和速度,因此,在制作乐器时用什么玉石、用玉石中的那一部分,都有讲究,而且要求十分苛刻,只有玉石与声达到统一才能有和谐美妙的声音。譬如说让四、五度以上硬度的玉石去负责共鸣低音、超低音,那玉石的反应就迟钝、声音反而尖亢;相反,让一、二度左右硬度的玉石去负责共鸣高音、超高音,那玉石的共鸣反使原音变轻变混沌,我们称之为音频反射错乱。所以什么乐器用什么玉石是石雕乐器(玉石乐器)制作成败的基础,今天为数不多的石雕乐器(玉石乐器)成品也是在成百上千的失败中获得的。
但是如果一件乐器有多种单独发音的发声体,那按常规,也应有多种不同硬度的石头做配置,但实际中很难做到,我们只能取其两种或三种硬度共生的玉石来满足,如兰花玉石古筝的石料,就能满足廿一根高低不同弦的要求了。另外,又如青田封门兰花石的物理弹性模量变化多端,这也适合了廿一根弦驻波形成的多样化要求,正配得合理,音质和音量也得到统一。若相反,则噪音增加,音量在不同声部高低不一,互相掩盖,这就不是一件好的乐器了。
各种石雕乐器(玉石乐器)的制作过程中,试音、校音、调音是几个十分重要和精细的过程,由于玉石物理性质不同对声波的反射也有差别,这须在调音过程中加以解决,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技术性问题,也无从参考,全凭不断尝试的实践中来。这也是现存的石雕乐器(玉石乐器)成品能有纯正美妙音色、音量和数量较少的关键所在。
在三十多年研制中,发现多个具有音乐特色的奇石,为乐器界创制了多件具有神奇音质的石雕乐器(玉石乐器),建立了新的石雕乐器(玉石乐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