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乐器网

邵志培石雕乐器(玉石乐器)的唯一官网

什么是玉石乐器?简单说以玉石为材、运用玉石雕刻技艺、按照传统的乐器制作方法所制作的’可供人演奏的乐器即叫玉石乐器,它的特点是既有玉石雕刻的视觉艺术形象、又可供演奏家演奏并给人以美妙的听觉艺术享受。这就是玉石乐器。

古代石磬

古代石磬

人们从研究历史和音乐史中发现,自古以来人类最早的乐器是石质的,如在世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发现石锄、石犁可以敲响,即发展成自娱自乐的乐器,文献中记述“拊石击石,百兽率舞” 即是以击拍石头而娱乐的场面,这就是编磬的原始形态(视频古石磬)。又如今天的埙,也是远古人们狩猎时发现扔出去的石头发出了嗡嗡之声,一看,原来石头里面是空的,吹一下能发声,这就是最原始的埙了,(视频古石埙)在几万年前当是珍贵的乐器了。如此等等,这是世前最早的乐器。又如重庆奉节出土的14万年前、远古人制作的石哨,虽粗糙简略却也可吹出尖厉之声,又如淅川出土的两千五百年前的石排箫达十三管之多,音域达两个八度,已可演奏较复杂的旋律。这些应是世前和古代的“金石之声” 了。回顾历史`,在晋书第十六巻中有如此记述:舜时,有西王母献昭华之琯,以玉为之,(这应该是经过人工加工的最早玉石乐器。)及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伶道舜祠下得白玉琯。又武帝力康元年,汲郡盗发六国时魏襄王冢,亦得玉律。则古则古者又以玉为管矣,以玉,取其体含康润也。又,晋书第122卷云:胡安据盗发张骏墓,见骏貎如生,得珍珠篦.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箫.紫玉箫……。据以上记述我们可知在一,二千年前,甚至更早的尧舜时代,已有玉石乐器了。

在古代皇官大型祭典中,如祭天祭祖时均有大型乐队演奏礼乐,其器乐包括钟磬箫鼓琴瑟笙鼗等,在商周尤为隆重,其中尤为编钟与编磬气势十分宏大,后人对此乐章常冠以“金石之声”,直衍称至今。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金石之声” 很多人听说过,有一种说法是,将编钟与编磬一起演奏的声音叫金石之声,因前者是青铜器属金,后者是石,两者合奏发出美妙的天籁之声称“金石之声” 。当然这种声音是有两种乐器合奏时所发生的,那么是否有一种乐器能发出既有金属吭亮之声,又有玉石清丽之音的金石之声呢?是否真有这种乐器可以发出金石之声呢?(谁可以告大家么,与台下互动一下)很好,现在让大家来听一下这个声音(用单音磬和和声磬各敲一下,让大家听)。如此美妙的声音你肯定没有听过,它有金属的声音、也有玉石的声音,这就是称之谓“金石之声”的声音。这种能发岀金石之声的玉石,来自昆仑山东北面,俗称昆仑玉,北京奧运会制作奖牌的玉石,就产于此,它产量较大。然而在几千万年前有些昆仑玉石,因地壳的变动和风化滾落于湖泊或泥田水塘,经长年累月的盐碱浸蚀,玉石质地发生质的变化,如密度减轻,分子结构变松,含水量增加,弹性模量扩大,因沁入铁铝等元素而使色泽发生变化等等,使它失去了昆仑玉原有的本性,而形成了一种与昆仑玉绝然不同,且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一种“响石”,我们依据它的外貌称之谓“羊脂冻玉石”。刚才我们敲的磬材就是用这种羊脂冻玉石制作的。这里顺便要讲一下,湖北随县出土的商朝曾侯乙编磬,並作一对比。曾侯乙编磬一套共四十一片,其中三十二片悬于磬架之上,为六声音阶,另九片为闲置备用磬放于一旁。其最大磬长约80公分,其击发音延时为3秒8。而羊脂冻玉石磬,长40公分的磬,击发音延时为7秒,和声磬击发音延时为l0秒。(和声磬即击发时可发出两个以上的音)延音时间长可以产生更多的泛音,而泛音的多少决定了音色美妙与穿透力的强弱。曾侯乙编磬或其他磬其音质较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它们的材质都是石灰石缘故,因石灰石质地粗糙,杂质含量多,使发音传导受阻而造成。故宫博物院藏有清时玉石编磬,音色清丽,而明亮不足,在音质上稍遜色于羊脂冻玉石磬。可惜的是,近十余年来羊脂冻玉石已挖不到了,因它不是矿藏中所产,是自然偶成的玉石所以为数极少,目前仅一套共四十片,藏于宁波博物馆。(观频双音编磬)(PPT)

十分遗憾,古时曾被人们倾倒和玄耀的玉石乐器国内已荡然无存,但在日本奈良博物馆藏有玉石七孔笛和玉石箫(尺八),据日本专家林谦三先生研究说这是我国唐代的玉石乐器。然而本人以为此玉石七孔笛和尺八,应是唐代之前的乐器,这可在宋代陈旸“乐书”中得以印证:“唐之七星管,古之长笛也,其状如箎而长,其数盈导而七窍,横吹,旁有一孔系粘竹膜者,籍共鸣而助声,刘系所作也……”据此文献证实,唐代的七孔笛巳有膜孔,日藏之七孔笛尚无膜孔,所以应作于唐前时期,约制作于商周时期就有可能,而根据出土的许多玉石文物,可证实七孔笛和尺八上的浮雕,当时的雕刻技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由此可知此七孔笛和尺八的历史应在三、四千年前了。

在人类古老文化中,如古埃及文化,两河文化,印度文化,它们在历史进程中都有断层,唯独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没有大的断层,只在玉石乐器这一块自唐宋后出现了断层,这是十分痛惜的事,以至我们只能从文学记述中,重新来认识它们。今天的新玉石乐器,就是研究和制作这一被断代了近二千年的工作成果。

上面我们讲了古代有实物遗留的古玉石乐器,下面我们须要证实一下,已无实物遗传的、但有可靠诗文和历史记述的古代玉石乐器。

在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彪炳千秋的玉石文化和玉石,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成了尊贵旡比、至高无尚的代词。而以玉石为材制作乐器在我国历史悠久,玉石乐器种类繁多,虽然今天我们看不到它们、难觅它们的仙踪,但文人们在浩澣的文字记敍和描述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描述它们形姿和音效的诗、词戓记述,使我们能认识先人们的超前智慧和音乐素养。为了阐明这一说法,下面我们仅从一小部份古诗词方面来鉴尝、剖析和考证古玉石乐器的名称、音色和音响效果,这样,我们就能轻舟熟路地认识千百年前的古玉石乐器的风貌和它们倾倒世人的音响效果,唯特如此。

在前面我们己经讲到,舜时西王母献昭华之琯和张骏墓中出土的赤玉箫,紫玉箫,汉章帝时在舜祠下发现的白玉琯以及魏襄王冢中之玉律,历史证实古代确有玉石笛箫琯之类的乐器。下面我们再从众多的古诗词对玉石乐器的描述中,来进一步了解古代还有何种玉石乐器,以及它们的音响效果。

前蜀词人薜昭蕴的“小重山” 曰:“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此处说明古时已有玉制的箫了;王奕词:“廉纤捂桐红线女,吹彻玉箫寒。”顾况诗:“水边垂柳赤栏桥,洞里仙人碧玉箫。”李白诗:“胡床紫玉箫,却坐青云叫。”这说明古代的玉箫是有的,且有碧玉箫和紫玉箫等多种。连唐代皇帝李隆基也有诗曰:“凤楼遥可见,仿佛玉箫声。”古代文人玉箫的诗词超过百首,如李百药、韦元旦、趙彦昭、李迥秀、沈颂、顾况、钱起、王建、刘禹锡、姚合等达八十余人,这里权且不一一累述。(PPT)

冯延已的“菩萨蛮” 一词中曰:“残月尚弯环,玉筝和唳弹。”从今天的知识看,筝有—米六多长,全用玉石做古时不大可能,但有可能的是古箏的雁柱可用玉石来制作,而诗人把它描写成玉筝了,此有词为证:仇远词:“最堪叹,筝面一寸尘深,玉柱网斜雁。”玉柱即指雁柱,也叫马。白居易也有诗:“霜纨一百匹,玉柱十三弦。”最早的筝仅十三弦。诗人们还把镶嵌螺钿的筝称钿筝是同一个道理吧。在古诗词中写玉筝的有近十首,除了上述作者,还有如晏殊的“蝶恋花”词中曰:“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王沂孫、蒋捷、萧元之等均有诗词描述玉筝,暂不一一累述(PPT)。

又李璟的“浣溪沙” 一词中曰:“细雨梦回鸡寒远,小楼吹徹玉笙寒。”杜甫诗:“堂上指图画,军中吹玉笙。”李白也道:“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这里指古时已有玉制之笙了,诗人们有四十余首诗写的是玉笙。(PPT)

徐铉的“柳枝词” 一词中曰:“风暖云开晚照明,翠条深映凤凰城,人回欲识灵和态,听取新词玉管声。”这里的玉管就是古时的一种吹管乐器,现在叫管子,西北方较多,类似唢呐。刘驾也有诗:“十月庭花开,花前吹玉管。”杜牧也有诗:“玉管金樽夜不休,如悲昼短惜年流。”张祜词“玉管朝朝弄,清歌日日新”。等等写玉管的诗词不少于三十九首。(PPT)

杜甫在”瞑”中云:”正枕当星劍,收节动玉琴。”还有诗曰:“石影銜珠阁,泉声带玉琴。”又曰:“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李商隐诗曰::“欹冠调玉琴,弹作松风哀。”这里的玉琴指的是古琴,有人说古琴三尺三长,古时用玉石做不太现实,实际古时对玉与石的界线並不十分明确,用汉白玉制的碑文比古琴还长,而在古诗词中把不是玉石做的琴叫素琴,或鸣琴,绿琴,雅琴,舜琴等等,再说退一步说,若琴体不是玉石,但琴轸或岳山是玉石制的肯定有,以诗为证:谢逸词“玉轸琴边兰思远,霜纨扇里翠眉低。”诗人重点指出琴的轸是用玉做的。白居易诗:“玉轸黄金徽。”这里把轸用玉制,徽用金嵌写得更明白。晁端礼也有词:“谁信如今憔悴,尘暗金徽玉轸”。说明古代古琴常用玉石做琴轸,用金作徽是常有的事,而至今人们仍有用玉制轸、金制徽的。在近二万五千余首古诗词中有五十余诗人写了近七十首描述古玉琴的诗词,可见古代琴或玉琴的普及,至少比当前学琴的人多!(PPT)

陈允平有词曰:”玉瑟无心理,懒醉琼花宴。”李贺词:“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又说:“五十弦瑟海上闻。”从中我们可知古代瑟达五十弦之多!也可知在瑟的结构中有不少是用玉制的。(PPT)

在晋书中告知古代有玉笛,而描写玉笛的诗词也不下于七十首之多。李白有词曰:”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敔白纻飞梁生。”又曰:”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又曰:”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还说:”胡床紫玉笛,却坐青云叫。”也说:”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皮日休诗曰:”好放青翰舟,堪弄白玉笛。”,裴元诗:”商声辞玉笛,羽调入金钟。”花蕊夫人宫词曰:”尽将觱篥来抄谱,先按君王玉笛声。”冯延己词曰:”江水碧,江上何人吹玉笛。”又曰:”起舞不辞无力气,爱君吹玉笛。”等等。另有王武子、李廷忠、白居易、皇甫松、杨系、李端、子鹄、羊士谔等近五十人写有描述玉笛之诗词,仅诗仙李白就写了近十首!(PPT)

杜牧诗云:”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听玉参差。”参差即指今日的排箫。玉石排箫在前已有记述,此不累复。(PPT)

古代描写玉石磬的诗词也不下十首,前面已述石古实物遗存,此不复述。

以上我们已将古代玉制箫笙笛管参差琴瑟筝磬等有关的,极一小部份诗词收集于前,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些玉石乐器的音响效果和其特色到底如何。

辛弃疾词:“临风横玉笛,声散江天滿。”此诗说明玉笛声的响亮高吭及穿透力,使’笛声到处均可听到。李白诗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里道出了玉笛声之空灵飘渺和强大的穿透力,而“曲中闻折柳” 说明玉笛声中高频特别有力,在实际生活中,若笛声高频与柳枝颤动相叠,则折断柳枝是理所当然的了,这一物理现象在中学即有阐述。但因今日之竹笛不可能发出超强有力的高频,当然也折不断柳枝。趙以夫有词曰:“殷勤折伴梅也,听玉龙吹裂。”周密有词:“千山换色,一镜舞尘,龙玉吹裂。”这均指的是玉笛高频强有力的证明!大家还可以回想一下,古装武侠影视中常见武侠一吹箫或笛、一弹琴瑟即能大风骤起,飞砂走石,甚至卷走对方,一般以为仅是文学描写和影视扩张手法,其实玉石乐器的高频有一点这种效果。又如白居易在听完玉筝后听玉龙吹裂。”周密有词曰:“千山換色,,一镜舞尘玉龙吹裂。”古时,将雕有立体龙头和浮雕龙身的玉石笛,称玉龙,“吹裂”一般指笛膜吹破,非玉笛吹破。大家还可以回想一下,古装武侠电影电视中,常见武侠一吹箫或笛、一弹奏琴瑟即能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巻走对方。虽是有些夸张的文学描述和影视扩张手法,其实玉石乐器的高频有一点这种效果。又如白居易在听完玉筝弹奏后曰:“弦凝指咽声仃处,别有深情一万重。”,玉筝声虽停了,但听者却有万重情丝仍莹绕心中拂之不去,这即是玉石筝较多的泛音、较长的余响的魅力,即无声胜有声。又如李白诗曰:“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琼箫即玉箫,而玉箫不可能到云中去吹,这玉箫音色空灵飘渺,尤如云中飘来;而玉石制的瑟(古时有五十弦的瑟)音量之大如风中万松怒吼一般。又如李季兰诗:”玉琴弹出转寥敻,直似当时梦中听。”即是说如此美妙的乐音情同做梦一般。又如韦元旦诗:”琴曲悲千里,箫声连九天。”这也说明玉石乐器的穿透力和音响效果。如此等等枚不胜举。了解了这些,我们真该为古时的玉石乐器拍手叫绝!(PPT)

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古诗人描述玉石乐器的总体情况,仅唐代有记录的古诗词约四万三千首,其中描写玉箫的100首,描写玉笛的70首,描写玉琴的64首,玉笙的43首,玉管的39首,玉筝的6首,玉瑟的5首,玉磬的8首,玉参差的2首,约共337首,涉及诗人上至帝皇下至一般文人约共近300人,约佔总诗词作品2530人中的百分之11.5,有关玉石乐器的诗词佔总诗词约百分之0.8,但自秦汉至明清的约157000首诗词中,则有更多的诉述玉石乐器的诗词,此不累述。由此可知玉石乐器在古代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中有不可小视的地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检讨的,我们总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呀。

至此我们对古玉石乐器的音响效果已可有较深的了解了。当然,文人们因受玉石乐器金石之声的感动,才写出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警世隹句。但使文人们如此热衷描述触动情感`深处的’心声,实际只是指演奏者高超的技艺,却忽略了玉石乐器本身造就的金石之声,这是不公平的,但至今仍存在这一事实!当然,在古代社会对制琴者的看法只当是匠人,手工艺者社会地位比较低层之人,他们连温饱都难以维持,那能想到传承后世。由于社会没有重视他们创造性的艺术造诣,以至千百年来受政治的变乱、战争的摧残、灾难的频临、经济的肃条等影响,这些具有原生文化内涵的玉石乐器未能保存至今,那些制作艺人更无能力艺传至今,才使这一中华民族之瑰宝差点让我们遗忘得一干二净!当然北京故宫尚有青玉编磐,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杨大钧藏有一支清代的玉笛仅此而已,倒是日本奈良博物馆藏有出自我国约唐代以前的玉石七孔笛和玉石尺八箫,这是祖先的东西,我们却没有了。(用PPT)

古七孔笛

古七孔笛

古尺八

古尺八

了解了上述情况后,作为一个热爱甚至願献身民族乐器者来说,有责任有必要来发掘、传承和研制玉石乐器,它虽无法可依、无艺可承、仅有文献的描述,敦煌壁画的写实,给我们一些依据和参考,仅此而己,困难多得无法想象,成功的道路坎坷重重路漫漫,真是谈何容易!但不去尝试肯定不成,只有艰苦奋力,只有行动才是梦想成真的唯一道路。直至l980年当我见到了、受到了名扬四海的青田石雕启迪后,就信心十足了,发掘和传承、研制就此开始。

要想制作玉石乐器,首先必须认识各种玉石,了解玉石的音乐物理性能,即玉石的音响学,简称“玉石音响学”,这是创新型的学术,只有通过实践检测才能获得。如玉石的密度、硬度、韧度、弹性模量、含水量、脉络走向等数据,以及它们与声波传导的关係;与声波反射、透射、衰減的关係;与振动频率产生泛音的多与少、快与慢的关係;乃至玉石振动的波形、传播路径、速度、力度和对声的阻抗、吸收以及激发阈值等等的关係,都必须了解和获取,因为只有依靠这些数据才能审定何种玉石具备制作乐器的条件,这样才能制出可供实用且音色完美的玉石乐器。因此就要对玉石进行频谱分析、波形观察,乃至做激光全息、声电模拟来确定数据,检别良莠。这些检测都是十分繁琐且困难重重的。在竹木制乐器制作中,一般极少有人去累熬这些未能近利的工作。但要继承古玉石乐器必须做好这种检测,为此,检测要损耗大量的玉石和时间,本人就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和几十吨的玉石才換来三十件精美绝伦的玉石乐器。这些玉石乐器在音色、音量、敏感度、穿透力等音乐素质及雕刻的精美程度上都是美仑美奂的,也是很难再得的,现藏于宁波博物馆。

2630_20123258080097.jpg

由此可知,不是什么玉石都可制作出精美的玉石乐器的,它们必须符合玉石音响学的要求,才适合制作玉石乐器,而在制作过程中,也须随时以音响学的要求合理雕刻才行,无乱拿一块玉石来制作玉石乐器那是行不通的。尤其是玉石乐器上的雕刻,包括镂雕、园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镶嵌、线刻等都要依据玉石音响学的要求来决定,用什么方法雕、雕多精细均取决于音响学,不能光从雕刻工艺精细程度上来评价玉石乐器,因为有时雕多了、雕太精细了应响音质还应响牢固度,看看好看了,但一演奏音响效果不佳、甚至一上手就破了,这还能祘乐器吗?比如我有一支绿玉石曲笛,原本计祘精确的开孔,但因随后的雕刻影响了笛子的音准,结果要重新调整音孔,使音孔美观受一些影响,可见雕刻十分严重的影响着玉石乐器的音准和音色。另外也有人说,玉石材质不高档,以为不是翡翠丶不是和田玉、不是鸡血石、不是封门青、不是寿山石就评价极低,实际做什么乐器该用什么玉石都要经过检测才定的,玉石最名贵达不到玉石音响学检测的要求也不能做玉石乐器。尤其是大部分玉一类材料,均因其硬度超过了摩氏六度,极严重的影响了对声波的传导和反射,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乐器的共鸣!从而失却了制成玉石乐器的机位。这是一个必须遵循和坚守的规矩,失此不可。当然,偶而遇到一块既十分名贵、又十分符合玉石音响学要求、又可精雕细琢的玉石,那就十全十美了。但必竟是十分罕见的。

其次你必须谙熟乐器发音原理、乐器技术结构、制作工艺和对材质的苛求等等。仅此一项我学了五年,到过上海民乐厂、苏州民乐厂、北京民乐厂、广州民乐厂,学习和了解制作工艺,这是基楚知识,只有了解了民乐的制作工艺才能有选择性的移植于玉石乐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第三,你必须懂得民族乐器的演奏。制作者不懂所制乐器的演奏就做不出好的乐器来。如笛子,你连吹都不会,怎么能校准它的音呢?连音都不准怎能祘是一支笛子呢。其他任何乐器也是一样道理。

第四,你必须学会玉石雕刻技艺,只少也得二、三年时间才能学得一点基本功。但是在雕刻中,那里可雕那里不可雕、雕深雕浅全恁玉石音响学检测的结果而定,不能盲目追求形态上的完美来雕刻,否则仅中看而不中用,而乐器追求的是中用,即首先追求音效的完美,其次才是雕刻的精美,必须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才能相得益彰做到尽善尽美。

最后,传承非依样画葫芦,而是提高,这是宗旨。玉石乐器在制作中必须保证乐器的传统音色和演奏的基本方法。再根据玉石的音响学理、发声原理、共鸣要素、结构常规等因素作一些有利有制的改革,以达进一步美化音色、加强共鸣、增强乐器的视觉艺术效果以达改革目的。

以上是制作玉石乐器所’必备的一些主要条件。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玉石编磬和玉石制笛、箫、埙、口笛、排箫、箎、二胡、高胡、板胡、京胡、琵琶、古筝、扬琴、阮、棒捶琵琶、仿唐七孔笛、仿唐尺八以及西洋乐器小提琴、单簧管等玉石乐器对材质音乐物理性能的要求,关于制作过程中每一件玉石乐器的具体结构,每一道工序的技术要求、雕刻技艺、必要的检测工艺、对成品的调试检验.乃至包装、保养要求等等。(另附文章)

由于合适的玉石是极少的,致使卅余年来仅有卅件玉石乐器达到了“金石之声” 的声乐要求,也达到了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的工艺雕刻艺术水准。目前这些玉石乐器珍藏于宁波博物馆,它们是我国唯一的玉石乐器珍品、极品,是价值连城的国宝,这三十件玉石乐器,从玉石的出产地、成因的奇特性、发现的奇巧性、制作的艰苦性、音色的神奇性乃止收藏的权威性,都有一腔中华玉石的古韵,都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神奇故事,它们超凡脱俗、灵秀华丽,它们集天地玉石之精华、雕出了天簌之声玉石古韵,对此,等以后有机位我们再来一一阐述每一件玉石乐器的今生前世和它的艺术魅力。

e06c_20123258132785.jpg

玉石乐器的研究和制作,恁借个人的一点小小灵性、创造性,和对前人与姊妹艺术的借鉴,经过持续不仃的文化积累、技艺探索和对传统工艺的再创造,最终实现了时空的跨越、与千百年前的文化真切对话,使玉石乐器煥发了蓬勃生机,从而使断代了千百年的玉石音乐文化重见天日,其中它还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由此让我们突然觉得非遗的传承不能一成不变,不能僵化和凝固,它必须创新才能获得新的生长点、价值和发展空间,才能延续民族的文化血脉。

68e4_20123258145301.jpg

栏目: 志培专栏

Leave a Reply